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现状及政策前景分析
1、首先,分析我国楫默礤鲼目前电动汽车行业主要产品分类电动汽车按动力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种: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髫潋啜缅ehicle,HEV)、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和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图表1:各种电动汽车比较从上述主要性能的比较可以看出,目前业内公认现阶段最适宜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应为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几种新能源汽车中最为成熟,又可达到一定的节能降耗目标,且主要采用制动能量回收不需外部充电设备,最易普及。而纯电动汽车虽可以实现零排放,但由于电池技术的制约,续航里程有限,电池自重较大,公用充电站建设匮乏,尚难大面积普及。但随着电池技术特别是磷酸铁锂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纯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燃料电池车是目前人类可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但目前燃料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成本高昂,燃料电池反应的催化剂为贵金属铂,铂价格高昂,运输、储存氢的成本也较高。其次,目前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因此,燃料电池汽车仍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进入商业化阶段。



4、其次,分析我国电动汽车行业产业链电动汽车将带动包括汽车制造、电网设备、充电站设备、锂电池等在内的庞大产业链,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的“燃料渠道”方面,各方都在为充电站的建设跑马圈地、抢占资源。目前有机会建设布局充电站的都是国字头巨无霸企业,在当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充电站行业标准时,各自为政的局面在所难免。如果没有整体规划以及各项准入标准、技术标准等,充电站建设即使能够在两三年内为众多相关上市公司带来较大收益,但对于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并无好处。建充电站说来容易,但除了拥有雄厚资金基础外,还需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来说,技术和市场成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方面是充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另外一方面是距离产业化路途遥远的电动汽车制造产业,这两部分哪一方面走慢了,都会造成另一方面的巨大浪费。图表1:电动汽车产业链示意图

6、最后,分析我国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一)电动客车市场竞争情况根据前瞻调研结果显示,以销量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得知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企业分别如下图表所示。目前来看,我国各电动客车企业的发展均主要得益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公交系统的支持与采购,市场的拓展难度较大。图表1:中国主流电动客车生产企业梯队分布(二)电动私家车市场竞争情况从电动私家车竞争情况来看,众多汽车制造商均推出了样车。不过与客车不同,乘用车市场容量巨大,政策补贴的边际效用明显弱于客车,况且对个体消费者实行较大力度补贴的可能性甚微,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将更多取决于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从普锐斯2005年底在国内上市后持续惨淡的销量可见,由于新能源乘用车的初次购置成本明显偏高,目前在与传统汽车的竞争中还非常弱势。图表2:中国电动轿车代表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