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拿了驾照却不会开车
有驾照的新手中,不少人一上路就手忙脚乱、事故不断,不少人持有驾照,却基本不会开车。这些“马路杀手”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今天,湖北武汉出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女士学车14年仍未拿到驾照,终于决定放弃,驾校的校长也松了一口气,“如果你这样的技术考到了驾照,我会觉得对不起社会,你决定不学太好了,我请你吃饭。”松了一口气的不仅是驾校校长,还有路上的其他车辆和行人。根据公安部的数据,到2014年底,中国持有驾照的人数已经超过3亿,并且最近4年就增加了1亿。这些新手中,不少人一上路就手忙脚乱、事故不断,不少人持有驾照,却基本不会开车。这些“马路杀手”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

国外驾考在考什么?
1、最近两天不仅国内考驾照话题火,国外考驾照话题也挺火。新华网一篇关于德国考驾照的新闻引起了疯狂转发,只因为文中提到,德国驾照最多只允许考5次,第3次不过就要被拉去测智商。不过今天这条新闻被微博上的德国人@雷克辟谣了,这是2009年以前的规定,并且也不是测智商,而是做一个简单的心理、身体测试,而且如今在德国考驾照,考多少次都可以。那么,德国考驾照具体在考什么呢?在德国考驾照之前必须先参加紧急救护训练班,上4至6个小时的急救训练课,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考试。德国的驾照考试分为笔试和驾驶考试,笔试和中国一样是考理论,但驾驶考试和国内的3公里比起来才是真正的路考:要求驾驶人在所在城市道路上开45分钟,普通街道、高速公路、住宅区里都要开上一圈。考官最重视的不是驾驶技术,如果偶有熄火问题也不太大(在国内熄一次火可就死定了)。驾驶员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不注意交通标志,能否合理开车是考察的重点,也就是说如果闯一次红灯或违反一次禁行标志,就算已经开了40分钟没有犯任何错误,一样不通过。其他西方国家的驾照考试与德国的要求差不多,比如美国驾照考试同样最注重考核驾驶人是否谨慎、安全意识强;英国驾照考试比德国还要苛刻,如果英国考官认为驾驶人的错误影响到了他人,如导致其他司机踩了刹车、减速、加速或者改变方向,则都将成为“严重错误”甚至“危险错误”,考试直接不合格。

更有很多人的驾照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
1、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驾考并没有那么难。即便如此,孀晏弁钾也还是有很多人通不过,转而通过非法手段获得驾照。比如在很多地方行贿考官成为潜规则。2013年,广东湛江车管所的考官被一窝端,车管所原所长梁志雄细癌赜清受贿66.5万元,涉案考官中,39人上缴了共计2100多万元的“红包”。据《南方日报》报道,大多数驾校学员都按“行规”标价,缴纳了“红包”。其交钱模式是学员集中交钱给驾校教练或领队,再由教练或领队交给考官,或者由驾校直接收取学员600元或700元的“考试费”,由教练或专职的业务员交给考官。考官争相获取更多的监考机会,而对此具有决定权的时任车管所所长梁志雄成为众多考官行贿的对象,于是这就串联起了一条学员——教练(领队或业务员或驾校)——考官——梁志雄的“食物链”。福建一名驾校教练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说,不管在哪里,给考官“进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金额多少、形式有所不同而已。“这个类似于‘公关费’,但很难说一定是考官拿走了。有的是真的给考官了,有的可能是教练从中吃掉了。因为如果你考得不好,教练就把你的钱给考官。如果你考得好,不用给考官,教练就直接拿走了。有的最后没通过,教练就把钱退给学员,说这个考官不收钱。”驾校也是这种潜规则的受益人,因为这种方法最直接的提升了驾校的通过率。通过率是驾校对外宣传的重要招牌,驾校通过率高就意味着驾校内部教练车运转的速度加快,也就意味着生意多。

驾照“自学自考”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1、就在几天前,公安部宣布推进驾照“自学自考”试点,那么它能改变很多人拿到驾照却不会开车的情况吗?“自学自考”越过了驾校这道坎,新手们终于可以不用再受制于现在约车难、教练脾气差甚至是培训质量差的驾校。驾校之前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垄断。如果想申请机动车培训机构资质,在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达到交通部规定的条件外,还需要在城市交通管理局拿到许可证,再到工商局去登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车管所、城市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等机构盖公章。而很多城市的车管所原则上不发放新的培训资质,而旧的驾校为了保住自己的资质,也可能会与车管所产生利益交换。“自学自考”可以使学习成本下降,可能出现更加负责和有效的培训途径,新手有机会学得更实用更扎实。但是如果驾考的内容不改革,不加大上路驾驶在驾考中的比例,不对新手的学习重点加以引导,那么相信有驾照却不会开车的情况不会有太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