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怎么产生的?
1、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电子就会进行加速运动,并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跃迁之后刚好填补了所在轨道的空位,从激发态到达稳定态,电子就停止跃迁。否则电子会再次跃迁回之前的轨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3、根据量子场论(或者量子电动力学),光子是电磁场量子化之后的直接结果。光的粒子性揭示了电磁场作为一种物质,是与分子、原子等实物粒子一样,有其内在的基本结构(组成粒子)的。而在经典的电动力学理论中,是没有“光子”这个概念的。量子物理学中,光子是电磁场的微观组成单元,电磁场是大量光子的累积效应。就如同地球水分分布是大量水分子的累积效应。根据科学家的测定,蓝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长比较短,相当于“小波浪”;橙色光和红色光的波长比较长,相当于“大波浪”。当遇到空气中障碍物的时候,蓝色光和紫色光因为翻不过去那些障碍,便被散射得到处都是,布满整个天空,就是这样被散射成了蓝色。这是130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利发现的。当太阳落山时的傍晚,天空不显现蓝色而显现红色,正在下落的太阳变成暗红色,也是一样的道理。原来在傍晚温度下降,湿度增加,颗粒物浓度升高,光遇到的更多的微粒,使得阳光中的紫色和蓝色的部分看不见了,仅留下一点点颗粒物吸收的橙红色光线经再次辐射而形成的光线,因而出现红色或暗红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