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紫檀怎么来到中国的
1、运输小叶紫檀大量出国的,大多数是印度本地的商人。这些商人至少需要具备两大“硬件”:与小叶紫檀的产地有着长期良好的关系;与官方黑道甚至军界有着过硬够铁的关系。小叶紫檀在印度受到严格的控制和保护,国外商人很难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也就很难介入小叶紫檀运输出国的“流水线”。2007年,小叶紫檀的“原始价格”,折合人民币约是每吨35万元,这在产地被称之为“砍伐价”,也就是说印度木材商人在山上砍伐一吨小叶紫檀,就需要向产地支付35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报酬。每棵小叶紫檀被砍倒的时候,印度木材商人都会第一时间挂上铭牌,这也被称之为小叶紫檀的“身份证”,以证明这棵小叶紫檀的产地和“身世”。砍伐的小叶紫檀并非每棵都是包赚不赔,而是要分成好料和差料,“差料”是指那些空心的小叶紫檀,只能作为工艺品的材料,运抵中国之后的市场价格约为二三十多万元。“好料”是指长度在1.8米以上的实心小叶紫檀,在运抵中国之后的市场价格在60到70万元之间。

3、中尼边境樟木城和友谊桥樟木地处中国与尼泊尔边境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海拔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樟木这一带属于亚热带,气候潮湿,风景宜人。其建筑以两三层的小楼房为主,材质有石料,木板以及砖混等。由于樟木是依坡而建,街道拐弯很多,整个镇的房屋布置比较随意,高低错落明显,层层紧挨,全由街道和石阶相沟通。大多数屋顶都有小花园和铁皮屋顶,各种风马旗,运气树等布满屋顶,将整个城镇打扮得花花绿绿的。在周围青山绿水和白云的环抱中,显得非常醒目。作为一个非常繁忙的通商口岸,镇里车水马龙,常常水泄不通。公路两旁,商店密密麻麻约有几百家,经营各种各样的物品,能看到不少印度、尼泊尔等地的泊来品。街上常能见到五颜六色的尼泊尔TATA货车,除藏族和汉族外还有很多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各种肤色的游客、商人来来往往。在樟木口岸附近的中尼界河上,有一座海拔1800米,横贯东西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它连接羊八井至加德满都的中尼公路。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中尼友谊桥,它于1964年建成,是中国与尼泊尔的边界海关,在那里聚集着两国的海关人员和边境检查人员。小叶紫檀从印度运抵尼泊尔之后,尼泊尔木材商人就会迅速进行“标准化切块”,这既是为了方便运输,也是为了方便结算。

